查看原文
其他

法官辞职转型做律师,现在管理一家百人大所,说说我的经验······

埋树洞的 法律人那些事 2023-01-08

来源:LegalMVP;作者:陈友乐

开篇引言



想起当时从法院离职的时候,作出离开自己朝九晚五的工作的决定,离开熟悉的圈子、离开工作很久了的场所,从现实的安稳跳转到对未来不确定性追逐的选择。直到现在回过头来看,也是既艰难又纠结。

 

放弃之前的工作,我还能否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?我能否适应没有稳定收入的工作?如果适应不了,又不能回头,我该怎么办?

 

做出决定的那会,我对未来,真的一无所知!



01


理想选择,做一名居中裁判的法官


10多年前从法学院毕业时,我对自己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,对自己未来想做什么,没有一定要怎么着的决心。 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法学生,硕士毕业后成为一个拥有居中裁判权的法官,以维护正义为天职,是当时对我而言最为理想的选择。 我想要通过对个案的裁判,予个体行为以规范指引,获得精神上的愉悦,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 法院的案件很多,工作量很大,远超我现在做律师的工作强度。对于有志于成为优秀的法律实务工作者来说,法院是非常好的平台。虽然累一点,但是高强度的案件审判经历,会帮助我们在专业上极速成长。 因为有不同业务审判庭的分工,我们审理的案件类型很集中。通过密集的类案实战,我能迅速地给出一个案件的审判思路,这靠的不是书本知识,而是无数个实战案例的积累。 而且,你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亲自接手的案件。法院中优秀的前辈有很多,多向他们请教,他们丰富的审判经验会在无形中成为你个人的知识财富。

02


现实拷问,在上海的物质生存压力


至于为什么要转型,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,现实总是很骨感。 我一直都是个理想主义者,当初入职法院后并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。但是,天上的云彩并不能接触大地。 在上海这座城市,只靠理想是难以存活下去的。作为法官能带来的收入无法缓和房贷压力、孩子的抚养压力,加之周围环境的变化,我选择转型做律师。 开头我也说到,做出这个决定,并不容易。 那时的我面对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,当然,如果不是置身其中的人很难理解这种痛苦。此时,若能有坚定的后备支撑,任你放手一搏,真的是人生强有力的力量。于我而言,这股力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: 首先是家庭中太太的支持。她给予我莫大的信心与底气,她相信我的努力和才华会被市场认可。她说过,没有收入那也是暂时的,大不了降低生活标准。无论如何,至少家庭成员一起扛,同甘共苦也是一种生活。  其次是朋友的支持。我自己身边的朋友也有从体制内转行做律师的。他清楚我主要的顾虑还是家庭和收入的问题,主动和我说可以帮忙解决收入不确定的问题。在我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,他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,他现在成了我“同桌的你”。 还有,就是体制内朋友的支持。事实上,如果我身边的朋友一直劝说我不要离开,我可能会倾向选择听从他们的意见。“饭团”的那些日子里,他们站在理性的立场上给我做的分析打消了我摇摆不定的心态,让我更坚定地跳出原来的圈子。 于是,我勇敢地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。

03


毫无积累,案源和客户从哪里来?


虽然已经有了7年多的法院工作经历,但无可否认的是,转型后,我仍旧是一名新手律师。 最大的拦路虎,便是收入的不确定性。 我的收入,从哪里来? 作为一名拥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新手律师,初入事务所,我更多承担了顾问的角色,为案件走向提供研判思路和可行性分析,并对案件结果作出客观预判。 在尚未独立、收入有限的阶段中,同事与好友的支持消解了我的顾虑,自己也凭借着之前在体制内工作时为数不多的积累维系生活。 随着工作步入正轨,这种不确定性被慢慢克服。 但拿到执业证,成为独立律师后,如何增强独立获客能力,也是我必须解决的问题。 对于律师,没有案源就意味着没有发展的空间。 我拓展自己案源的法宝,就是不随行业大流,争当小领域顶流,成为自己领域的突出标签,逐渐形成口碑效应,打开案源。 口碑效应的形成,来自我经手的每一个案件以及服务的每一位客户。当我积累越来越多的刑事辩护和企业合规案例时,自然而然地便会吸引到更多的客户。 现在,我相信,在刑事辩护和企业合规领域,我们获得了客户和同行的认可,他们愿意并放心将相关的法律服务项目交给我们团队。

04


立场对换,做一名懂法官的律师


固然,从法官到律师,对法律的遵守和信仰的本质是始终不变的,但是总归是一个不同的职业。 想要转型成为律师,就需要明白法官和律师立场的差异。 七年多的法院工作经历,我对所有案件的分析都在法律规范基础下,秉承中立的立场,追求裁判的公平。而律师则不同,在法律规范之下,实现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律师工作永恒的主题。 曾经,我是坐在法庭,听辩护人和公诉人双方辩论,居中裁判的那一位。现在,我站在当事人的立场,基于证据事实、法律规范和伦理情感,帮助当事人减轻刑责,实现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。 而今,纵使立场变了,法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,也让我受益无穷。


4.1 思维方式 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律师,就要懂得从法官的裁判思维出发思考问题。 七年多的法院工作经历,塑造了我的裁判思维——我该基于何种规定、何种立场、甚至何种情感因素做出裁判和考量。 这种思维方式助力我成为一位懂法官的律师:  在撰写法律文书的时候,我会从法官的视角来审视,梳理该案将基于何种规定、立场和方法进行审理和判断。 在庭审过程中,我会基于法官的立场,理性判断该案自己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,而不是咄咄逼人,让法官为难。 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,才能知晓什么样的论断才有最大可能会被采纳。


4.2 工作方法 法院工作给我带来的比较独特的工作方法有二,一个是案件结束后通过复盘归档和梳理,让律师工作留痕;另一个则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让所有接触案件的同事、客户、以及法官了解案件的详细情况。 我可能是我们事务所对于文档规范和及时归档要求最苛刻的人之一,案件结束了,我会严格要求团队伙伴在期限内归好档案,按照流程存放储存。  良好习惯的培养,让琐碎的工作不出错是非常难的事情,我可以允许律师助理对个别冷门法律规定不清楚,但文案规范等方面错误的出现往往很难被原谅。 从形式上来看,每一份归档的文档细节都保证了高质量,会得到客户的肯定,会获得法官的认可和尊重。


而且,从内容实质上看,归档也是对案件的一个复盘和整理的过程——这个案件是如何推进的、最后的结果怎样、这个结果怎么来的,每梳理一次,就是一次经验的累积。 诉讼可视化,也是做法官的时候,我非常推崇的工作方法,我也把这个方法带到了律师工作中。 面对纷繁复杂的案情、连编累牍的证据材料,通过阅卷、梳理,并以可视化的张张案件事实图、法律关系图,让复杂的案件事实、法律关系一目了然,让法官当庭就能厘清我们需要呈现的事实,我们需要表达的诉求。 而且,同一个案件上的同事、客户,也能通过可视化的图表,加快对案件的理解和信息的同步。



05


理想驱动,做一名百人律所管理者


当我不再为案源发愁,经手处理的案子越来越多,我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,并且成为了律所的管理合伙人,开始事务所管理工作。 不得不说,事务所的管理工作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难的,没有之一。 每个律师都有自己的想法,每个律师都认为自己是对的,这是律师职业的属性。 在律所做管理者,是件吃力不讨好,没有报酬的事。但是,在打造理想中律所的驱动下,我愿意尝试着去做,去做好。 在我所在的光大律所,打造理想的律所,有三点:专业、规范、归属。


5.1 专业 简单来说,专业出精品,精品累计口碑,累计口碑后,我们律师的执业才能到达一定的高度。 我始终认为,律师需要有一个专业的职业领域——一个擅长的,能够有把握处理好的,力所能及的领域。 我并不提倡律师什么都做,因为什么都做,什么都做不好。 而只有专业了,才可能出精品,出了精品才有可能累积口碑,累积口碑业务才有可能发展到更加高的层次。 因此,当管理律所的时候,我倡导我们事务所的律师一定要给自己打标签,要有专业领域,并且提倡律所成员多出精品,累积口碑,将业务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和级别。


5.2 规范 法院的经历,除了锻炼我的专业能力外,也给了我做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充足样本。 在法院,机关体制内极强的规则意识使我成长为一个懂规矩的人。这种规则意识由工作及于生活,及于私德。因此,经过体制内的历练,我希望事务所能以规范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而存在。 体制内也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封闭,它有自己的一套运作规则和机制。在这里成长,你会知道领导是如何管理好法院的,庭长是如何管理好审判绩效的,而同样的逻辑当然也可应用于律所的管理,尤其是规范化的管理。 从整个制度角度看,强调规范化,能够让事情都是有制度、有条理,而不是乱七八糟的,事情推进起来也更有逻辑效率更高,也能够给客户更好的印象,增加他们的信任。 但在律所里要形成一定的规范,又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,众口难调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,如何决策,决议规范制度,也是我面对的挑战。


而且,在我们传统的提成制下,用于公共建设的积累也是有限的,这给我们落地规范,在物质层面上少了了一些「萝卜」和「大棒」。


5.3 归属 律师和律所之间不是搭伙或挂靠的关系,而要拧成一股绳。 有了归属感,律师团队开展工作会得心应手得多,也不会内耗严重,而减损竞争力。 这需要我们在管理者的位置上,让律师有归属感。 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每位成员擅长和热爱的方向,并据此分配工作,让律师能从中学到知识、得到成长;要打造极富凝聚力的集体,让律师能在事务所结交朋友、享受工作、收获幸福,归属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。 而发生争论时,原则性事项以外的细节小事在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退一步,而非争一步。任何命令或价值观的强加,都必然会导致更大程度的反弹。 总而言之,人和是最重要的。 



06


结语


有很多想从体制内转型的朋友会问我这些年的经历,也有跃跃欲试的想法。 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,对于想要从体制内转型做律师的伙伴们,我想说,一方面,转型之前要提前了解市场需求,并衡量自己是否能适应这种需求;另一方面,转型前,多与其他有经验的人进行交流,并进行汇总、匹配、分析。 一旦下定决心,就需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,这样,物质上的收入和精神上的满足都是水到渠成的。 我一直不是那种踌躇满志坚信自己必定成功的人,从做法官,到转型做律师,每段职业的开始,我都没有预设硬性的目标。 路在脚下,无问西东。 



往期回顾


法律人那些事法律控的自媒体关注 “阅读原文”进入法律人商城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